我妈妈在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工作,疫情爆发以来他们一天都没有休息过,晚上9点左右回家已经成了他们的常态,甚至更晚。除夕当天,妈妈早上五点钟出门,去客运站给回来的乘客测体温,一直到下午她的同事来接班才回家,我们在家就一直等她回来再吃年夜饭。妈妈单位有一个阿姨,是初五的生日,但是由于疫情期间的工作太忙,就把自己的生日忘记了。但是她的女儿还记得她的生日,晚上回家后女儿给她准备了一个生日蛋糕,她感动得热泪盈眶。住在我家隔壁的阿姨是一线的防疫人员,她已经50多岁了,过年期间她穿着防护服站在高速路旁边工作,一整天都不吃不喝也不去厕所更不休息。妈妈单位微生物实验室的几个叔叔阿姨们,因为每天都要检测病毒核酸,又特别怕把病毒传染给家人,所以他们从疫情爆发后就一直住在单位,一直都没有回家。
其实这个城市的守护者并不是超级英雄,他们可能是你的邻居,你的父母,你的叔叔阿姨。他们都是逆行的普通人,正是有了他们的负重前行,才换来了这个城市的安心。

——2018级新闻学王鹤菲
我是那个小区志愿者里最小的,又是女孩,所以大家对我格外照顾,会尽量让我少下车拿本子去给进出的居民们登记,就在车里做一些事儿。小区打更老大爷过来问我们需不需要热水,蒙牛的老板热好牛奶送过来,附近餐厅的老板还有送饭的,都挺感动的。
给志愿者们发的口罩都挺薄的,N95那类啥的也没有,我还买不到。然后我一个好久不联系的同学知道我在做志愿者,就给我送了口罩和酒精,还给我拿了吃的,我当时真巨感动。

——2018级新闻学王子萱
疫情期间,我主动请缨做小区志愿者,在我负责的小区那边,经常会经历一些大爷大妈不理解,不配合我们工作的情况,甚至破口大骂,不戴口罩,不配合登记这些状况也是经常遇到。
不过有一次在给一位买菜回来的大爷登记的时候,他对我们每次出去进来都需要进行登机的这一流程表示不满。
这时正好回来一位住户,她是一位医生,50多岁的年纪,站了出来替我们说话,并和我们一同劝导大爷,让他理解我们的工作。在我们对她表示感谢地时候,拿出了她刚刚买的热帖给我们,并叮嘱我们注意保暖,注意防护。在之后的志愿工作的日子,她也经常给我们送来热水。
或许对这位医生来说,只是举手之劳,但真的温暖我们这些志愿者们很久很久......

——2018级新闻学贺昊轩
疫情期间,无法出门。每天只能靠微博、新闻公众号了解外界。网上的信息、新闻很多,传谣的和辟谣的数不胜数,短短一个月,却看到了很多生离死别。同样我们也看到了更多的温暖感动的瞬间,记忆最深的,还是那位喜欢《庆余年》,喜欢吃鸡腿的李文亮医生。
李文亮是一名眼科医生,在给一位82岁的老人看病时候感染了新冠肺炎。当老人出现发热症状时他怀疑这是一种新型肺炎,随后他也确诊被感染。但是在微博上他很乐观并且表示希望快点好起来,好投入一线工作。
这对我的感触很深,李文亮医生育有一个5岁大的儿子,妻子怀有二胎。他的这种舍小家为大家的精神对我触动很大。“为天地立心,为生民立命”也是他的最好写照。
2月7日凌晨五点,我得知李医生逝世的消息,看到R.I.P.,我很痛心。为死去的英雄哀悼,给活着的英雄赞美,有些人死了,他还活着,他的牺牲重于泰山......

——2018级广告学闫煜林
我的哥哥身为小区居委会的一名成员,在疫情期间始终坚守在岗位,防止外部人员进入小区,检查居民安全防护措施,2月11日,小区内一名70多岁的孤寡老人李云亭身体发热,哥哥得知后马上把老人送到了医院并且垫付了医疗费。
哥哥说在他值岗的过程中,有一个老爷爷让他印象十分深刻,2月21日上午10点左右一个头戴蓝色毛绒帽子,身着黑色棉衣的老人缓缓从远处走来,手里拿着一个鼓鼓囊囊的白色信封,信封里装了一万块人民币,爷爷今年84岁是一名退役军人,这一万块是他平日里省吃俭用一点一点省出来的。
临走的时候爷爷说:“要不是年岁大了,我一定要去前线,你们不用报道我,国家有难,这是我应该做的,不这样做我心里过意不去。”
爷爷走后哥哥注意到白色的信封上有四行字“在当前,战疫情”的时候,我这个84岁的老党员、退役军人想为此做点力所能及的事,拿出我生活节省下来的壹万元钱,捐献给驰援武汉的医护人员,以表心意。请帮我转交给:武汉战疫情指挥部。”

——2018级新闻学张颖
人类的赞歌是勇气的赞歌。
我们之所以赞颂勇气,
是因为我们人类在明知风险的时候,
仍然选择做我们该做的事情。
没有从天而降的英雄,只有挺身而出的凡人。
感谢默默在一线付出的所有人,
也感谢身困囹圄仍坚持用善意温暖人间的你!
太阳集团娱乐场登陆网站